【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梨树“二人转之乡” 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情 要闻-四平站 赵新 286207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梨树“二人转之乡” 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情 要闻-四平站 赵新 286207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四平站 > 要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走进梨树“二人转之乡” 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情

2019-04-21 13:2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有人说二人转俗,有人说二人转低级。然而,有这种想法的人真正了解二人转吗?近日,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走进“中国二人转之乡”——梨树县,来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情。本篇内容首先介绍一下梨树二人转的由来,发展以及现状,后续还会进行多方面展现。

  梨树县地处东北腹地,吉林省西南部,东辽河左岸。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梨树历史悠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辽金时代的梨树古城为韩州治所,为关内通往上京之交通要道,可谓商贾云集,文化繁荣。梨树古称买卖街、凤凰屯等。自古以来生意兴隆,车马店铺林立,艺人在此云集,艺文杂耍活跃。后金时期梨树境内之叶赫城八角明楼被考证为吉林省现知最早演出场所。

  “二人转”一词,源于“双玩艺”、“双条”、“蹦蹦”之称。最早见于1885年的梨树《奉化县志》。其演出活动可追溯到清乾隆45年即1780年之前。二百多年以来,在梨树地面上,先后出现了齐家班、耿家班、冯家班、高家班、段家班、岳家班、付家班、柴家班等二人转演出团体。如按编年或师承关系而断代,自1790年的第一代名艺人“双菊花”算起,到如今的“牡丹奖”获得者赵丹丹止,梨树的二人转传承已达整整八代,知名艺人建国前约300多人,建国后近300人。其中的董孝芳为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故被评为国家“二人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现如今,二人转现象为梨树人文活动之常项,是梨树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村屯有文化大院,乡镇有小剧团,每日如餐饮,必不少之。万人围着二人转,盛况乃空前。有大专、中专、培训院校、班多所,学演兼备,传于省外。至于专业团体,创作表演可谓硕果累累,参加过首届中国艺术节,获过文华奖、长白山文艺奖、牡丹奖、多人多次获省一等奖,各类奖项计300余项。二人转创作古今文本之藏(含手抄本),可谓各剧团之首,库存1691部。文革后,1978年梨树首开学员班,由郭玉琴等示范、由专人整理的二人转基本功教程提纲,分七部分,110套组合。为系统化二人转教学之先河,是以后团、校、班培训之范本。梨树演员的“唱、说、扮、舞、绝”俱有鲜明地方特色。力反“三俗”,既继承传统,又追求创新,传承、打造纯正二人转。吉林省先后两次(1964年、1979年)在梨召开二人转工作者学习会。2010年举办东三省二人转论坛,2011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二人转之乡”。

  梨树县地处东北腹地,吉林省西南部,东辽河左岸。东南部为丘陵地貌,余为辽阔平原。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号称黄金玉米带。总面积4209平方公里,人口81万。辖乡镇20个及两个开发区。梨树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古称买卖街,凤凰屯,位于昭苏太河南岸。距四平市14公里。光绪4年始建县治,名奉化县,民国3年更名为梨树县。梨树镇北去3公里,为梨树古城,金代韩州治所,俗称偏脸城,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梨树的二人转在这块黑土地上,繁衍生息,开花结果。历经二百多年而不衰。如今,村村有文化大院,乡乡有小剧团。二人转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之必需。

  在梨树境内,二人转活动遍及各乡镇,尤在梨树镇、刘家馆、喇嘛甸、榆树台、十家堡等地,十分活跃。各类庆典,休闲娱乐,婚丧嫁娶等,二人转演出必不少之。村屯有文化大院,乡镇有小剧团,专业团体送戏下乡,二人转教学进入课堂。

  自1780年梨树地面出现齐家班,以“双菊花”为代表的名艺人,将二人转代代相传。经周兴、耿君、李财、付生、董孝芳、郭玉琴、高春艳等,传到如今赵丹丹这一代,历时已230多年。他们“尊师重教”,一脉相承。这种师承关系自祖师爷接续至今的,其班主有50多人。其中清末民初有师承关系的班主有40多人。建国后有清晰传承关系的116人。主干,支干,分枝,旁枝非常清晰。可见,梨树二人转真如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梨树二人转是百姓喜闻乐见娱乐方式。二人转有广狭二意,广意包含单出头、拉场戏、坐唱、群唱等,一树多枝。狭义二人转民间称“双玩艺”“双条”。演员一男一女,边舞边唱加说口及绝活。手持道具为扇子、手绢、大板、手玉子等。演员演人物而非人物扮。一身多角,根据剧情,跳出跳入,转身即变,“千军万马就靠咱俩”。号称有“五功”:唱、说、扮、舞、绝。梨树的绝活,如“回旋绢”、“按扣绢”、“飞板”及基功组合教程等为梨树首创。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说,现归纳为十大主调、十大辅调及民歌小调。梨树有二人转剧作家、作曲家多位,创作演出、推广、获奖剧目近二百部。各类史料、理论研究、刊物每年都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库存文本含手抄本1691部。导演、演员、乐队获各级奖项不胜枚举。

  梨树二人转具有久远的历史,清晰的传承谱系,活态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演出剧目的独特性:古老的传统剧目在今天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如二人转《夫妻回门》。(2)、传统剧目的完整性:要求保持剧目情节和艺术风格的完整性,并以制度来规定演员全面保护传统。(3)、独特道具的使用性:梨树曾于1978年发明“按扣”、“亮片”手绢,便于各种旋转。其“回旋绢—凤还巣”,便是梨树首创。在《送年画》中,扇子、手绢、大板、手玉子的绝活运用,可称极致,梨树二人转35年前的基功教程施教至今。(4)、传统剧目文本保存的完整性:梨树二人转古今文本之库藏1691册,是目前全国二人转院团为保存之首。  

  梨树二人转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1)、历史价值:梨树二人转历史久远、传承清晰、活态存在,其中活跃在清乾隆45年的老二人转艺人“双菊花”的老屯依然可以见到他的后人和传承人。而且剧团所保存的1961部原始二人转文本已经成为今天所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2)、文化价值:梨树二人转的文化价值充分体现在传统剧目的完整性和鲜明的艺术特征,传统剧目今天依然活在舞台上、活在百姓心中、活在梨树大地上,如二人转《小两口回门》今天依然可以找到艺术传承基地和艺术表现方式(3)、艺术价值:梨树二人转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展示道具,如梨树曾于1978年发明“按扣”、“亮片”手绢,便于各种旋转。其“回旋绢—凤还巣”,便是梨树首创。他积累了几代人的艺术创造,具有着教化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是其他二人转文化发祥地所不具备的文化遗产。

  梨树现为二人转文本库存基地、研究基地。基功教学基地。省内外专家学者多人多次来梨考察指导。如今,专业及业余演出不断,遍及全县。各类培训常年进行,且每年都有二人转学员毕业输出。在继承传统同时,力求创新。“不离谱、不离道、不离行、不离调”。做到“有尺可量、有文可化、有章可循、有迹可考”。坚持反低俗、庸俗、媚俗。要“稳稳当当唱、热热闹闹舞、文文明明说”。要以农业文明为根本,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对称。与社会发展同步,与百姓生活共存。使二人转的独特技艺和魅力,融入中国梦之主旋律,为民众服务而得到艺术永恒。

  梨树二人转多年来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200余项奖励,二人转《美人杯》曾代表吉林省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拉场戏《写情书》在全国现代观摩评奖演出中获“文华”大奖。二人转《放金龟》在全国首届二人转汇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参加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表演的二人转《香妃梦》荣获全国曲艺大赛最高荣誉“牡丹奖”。舞台艺术片《梨花飘香》获吉林省“丹顶鹤”杯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特别是由乾隆年间梨树著名二人转艺人双菊花自编自演的二人转《小两口回门》传唱至今。梨树二人转文本库存1691部。各类影像、光盘、数控资料存档。有原创“基功教程”。有《梨树二人转》专著史料。有《梨树二人转》、《梨树土风》等刊物。演出剧目约400余部。创作、推广、获奖剧目近200部。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忠鑫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