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优秀技能人员的不悔人生 要闻-四平站 赵新 286784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爱国情 奋斗者】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优秀技能人员的不悔人生 要闻-四平站 赵新 286784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四平站 > 要闻

【爱国情 奋斗者】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优秀技能人员的不悔人生

——记双辽发电有限公司焊接班技术员王吉伟

2019-04-28 14:32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607.jpg

  王吉伟,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却靠着踏实肯干、无私无畏的敬业精神,成为“全国技协先进个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他,只有中技学历,却靠着执着勤奋、锲而不舍的创新意识,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专家派往英国学习调研,连续获得集团公司三届“168”技能人才,国电集团焊接首席师,获得代表最高荣誉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劳动模范”;他,从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国家高级技师,踏着边陲古镇的漫漫黄沙,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演绎着向着太阳奔跑,超越自己的动人故事。他就是双辽发电有限公司焊接班技术员王吉伟。

  1993年,当时只有19岁的王吉伟从长春电力技术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了双辽这片荒凉的黄沙戈壁,成为锅炉分场焊接班的一名普通员工,从此他便与双电、与璀璨的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研究、摸索焊接技术的历程,开始他向着太阳奔跑、艰辛而漫长的征程……

  刚到班组学徒时,他连焊把都拿不好,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术,他总是早来晚走,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手腕儿累得酸疼、焊接烟气常熏得他喘不过气来、手脚经常被烫出水泡……但所有这些,都没能把他吓倒。为了攻克技术上的一个个难关,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对焊条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强度、施焊的方法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反复练习,认真做好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工作不到半年,他就转正了,这时的王吉伟刚满20岁。他不仅获得《一类焊工证书》,成为厂内屈指可数的几位高压焊工之一,而且也是全厂年龄最小的高压焊工。

  2001年,他被抽调参加吉林省电力系统焊工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他克服了腿部受伤的巨大痛苦,取得了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并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焊工比赛,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551.jpg

  作为双电仅有的几名高压焊工、业务骨干,王吉伟也深知自己的责任。不管是大修、小修、抢修,只要是自己能做到的,他都努力去做。不论工作任务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都能够努力克服,从无怨言。如3号炉水冷壁抢修,王吉伟和伙伴进入标高31米处的炉膛内进行高空作业,工作环境的极度恶劣,长时间的工作强度使他产生了头晕目眩的中暑现象,大家劝他下来休息一会,可他只坐下来喝点水,就继续投入紧张的抢修工作中,就这样连续施焊7个小时,为抢修工作赢得了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抢修任务。2号机高压加热器水侧管道焊接,焊口规格为φ406×55mm的斜口,王吉伟作为支援焊工,克服位置窄小、高温、工作量大等困难连续施焊9个小时,受到了被支援班组人员的钦佩和厂、分场领导的高度赞扬,而这一切对他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作为焊接技术专业带头人,作为焊接班技术员,他在努力钻研技术、协助班长抓好班组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班组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有时班里焊接活比较多,他就白天忙于生产现场的工作,晚上抽出时间来整理档案。多少个夜晚班里的灯在亮着,多少个节假日,他正在现场工作。几年来他不知洒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不知默默奉献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计算机在现代办公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会计算机的王吉伟心里十分焦急。在平时工作不忙时,他就坐在计算机前面,熟悉电脑性能,练练打字,遇到问题虚心地向同志们请教。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目前完全掌握了微机办公的各方面知识,成为了同志们公认的“微机高手”。他总说:“现在技术更新得这么快,不学习就跟不上步伐呀” 。

  多年来,王吉伟同志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他常常讲,“不管学什么技术,必须要钻进去,不但要通要精,还要不断挖掘其新的内涵”。

  几年来,他凭自己多年的焊接经验并结合班组实际,将科学的方法融入到班组的技术管理工作中,使焊接班的各方面基础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针对本班设备高温炉烟管道漏风率高、维护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方案,研制出了轻型高温炉烟管道伸缩节,使改造后的高温炉烟管道整体结构轻量化,受力更均匀,使用周期更长,大大降低了检修维护费用和工作量,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厂节约维护费用近百万元。根据现场实际,他和分场专工共同研究,制定出了电焊机集中布置的新方案,这可极大地方便检修工作,进而减少现场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王吉伟在锅炉爆管抢修工作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一举解决了在“困难位置焊接”和“小间隙焊接”的技术难题并在多家电厂推广使用,这个难题的解决所赢得的效益是无形的,是无法估算的。2004年,王吉伟同志在《吉林电力》上发表了《耐热钢、铸钢件冷焊修复应用》专业论文,他用实践证明了用奥氏体焊接材料对珠光体耐热钢构件进行冷焊是可行的,资深专家在看到论文后指出,“采用冷焊方式修补珠光体耐热钢构件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修复技术”。

微信图片_20190428140603.jpg

  为了更好地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双辽发电公司成立“王吉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王吉伟搭建了一个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更好平台。几年里,他每年为企业培训专、兼职焊工近百人;他创新提出“模拟间培训法”,开展“困难位置和小间隙焊接”培训教学,申报的“锅炉‘四管’模拟焊接培训装置”项目取得两份《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王吉伟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吉林省“首席技师工作室”、中国能源化学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国电集团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人社部授予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称号。

  创新没有终点,攀登永无止境。对于王吉伟来说,他的灵感就在那一团焊花的火热中孕育,他的梦想就在那一团焊花的璀璨中绽放。我们相信,在这团焊花的映射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产业工人继往开来,用无悔的青春谱写出优秀技能人员“爱国奉献,永攀高峰”的不悔人生。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忠鑫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