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河流域治理的批示精神,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创建“3358”辽河治污模式,实施3类60个项目,坚决打赢辽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提高政治站位,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点源治理、环境监管;点面结合、生态修复;河湖联通、绿色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力争起到“1+1+1”大于3的效果。全面落实“城市建设管理、百姓民生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坚持精准施策,织密治污网络,强化“城乡污水集中处理、城乡垃圾处理、畜禽粪污治理、生态系统修复、水循环综合利用”的“五大体系”建设,有力推动水质改善。着眼长效治理,夯实“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协同共治、联防联控、稳定运营、分析研判、社会共治、督察问责”的“八项机制”保障。成立四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队巡河暗访、现场办公,分管领导及时研究部署、破解难题,确保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有序实施。同时,紧密结合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助力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辽河流域的治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治理机制逐步形成。2019年,全市辽河流域各河流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生态环境部东北督察局、省生态环境厅给予充分肯定。据悉,2019年1至4季度,辽河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指数分别下降73.97%、68.17%、55.82%、52.18%,四平市连续4个季度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全域消除劣五类水体;二龙山、下三台、山门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标准。2020年1至10月,除金宝屯断面因受施工影响水质为五类外,东辽河四双大桥、招苏台河六家子、条子河林家断面水质均为四类,二龙山、下三台、山门水库3个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三类,均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2020年4月,四平市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10个试点城市之一。
辽河治理,久久为功,四平市将继续致力于“守护碧水青山,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努力打造北方缺水城市流域治理典范。
来源:四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