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得起心中的天平”——记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第三审判庭副庭长谭贵林 要闻-四平站 李超 340647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对得起心中的天平”——记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第三审判庭副庭长谭贵林 要闻-四平站 李超 340647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四平站 > 要闻

“对得起心中的天平”——记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第三审判庭副庭长谭贵林

2021-07-08 10:0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从事审判工作25年,审结案件1000余件,涉诉标的额60多亿元,没有出现一起引发矛盾激化的案件;审结案件上诉件少、息诉服判率高,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好——短短几十个字,真实地透视出法官谭贵林过硬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司法实践。

  然而,面对“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第三审判庭副庭长谭贵林,却只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说,法官就是天平。法官的胸间应当充满正气,眼睛应当蔑视特权,肩膀应当扶持弱小,两袖应当一片清风。这是法律人的使命!

  审理案情 怀揣大局

  “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这些年,谭贵林在处理矛盾争议、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时,总能在通盘考虑后,准确找到切入点,力求妥善、周全。 

  2016年,四平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停产近3年,拖欠巨额工资;资产负债达49.4亿元,430多位债权人纷纷上门讨债。

  如果简单裁定企业破产,债权人清偿率几乎为零,2000多名员工都将下岗,谭贵林忧心忡忡。

  考虑到企业的特殊性,谭贵林和合议庭没有急于下达宣告破产的裁定,而是向法院领导提出“审判新思路”,即“进行预重整,适时准许企业生产自救,招募重整投资人,最终达到重整成功的目的”。这一思路获法院领导批准,也得到了四平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与支持。

  在具体审理中,谭贵林以例会、专项会议方式,取代传统“坐堂审理”方式。他每周召集破产企业负责人、破产管理人,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研究推进破产企业的资产清查、资产审计评估、债权债务确认等工作,及时向投资人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解答疑问。

  700多个日夜,谭贵林和他的同事们每天承受着债权人、债务人的各种猜忌、指责,以及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压力,咬牙坚持。终于在2018年12月31日,钢铁公司重整成功。

  随即,大股东资金注入,公司恢复生产。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这家占据东北钢材市场半壁江山的老钢铁厂迎来了重生:企业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贡献税收1亿余元,2000余名职工重新上岗。

  这起案例被写入当年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被誉为“企业破产重整案件的成功范例”。

  要法律效果,也要社会效果。钢铁公司的生产线没有成为废铁,职工的利益得到保护。工人们真诚地感谢谭贵林,说:“谭法官,是你保住了我们的饭碗,是你护全了我们的小家,你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你点赞!”

  满腔激情 从未懈怠

  对法官来说,案件就像影子,始终相伴左右。但谭贵林从不懈怠,审案不仅要有高效率,还要有温度。

  2015年,四平某连锁有限公司向法院提起解散某制药公司诉讼请求。该公司有130多名员工,一旦“解散”的风声传出,很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效率就是安定!谭贵林先是通过庭审了解各方当事人的诉求,庭审后又分别与他们沟通,了解真实想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后进行5次调解,最终化解了“解散”危机。

  “公正与效率”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因此,谭贵林会经常提醒自己:司法的迟疑很可能被误解为以时间来换取运作的空间,这会削弱当事人对司法的信赖。

  在法院,谭贵林有两个“应案而生”的绰号:“老黄牛”和“打印机”。四平中院执行局监督处副处长王国峰解释说,“前些年,中院每个法官名下都有一个分案系统,在各自的系统下,你结案越快,系统分配的案件就越多,有点鞭打快牛的意思。老谭呢,就像老黄牛一样,不会偷懒,因经验丰富,办案也快,像打印机一样,唰唰唰地就干完了。”

  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从审判员到副庭长,不论在哪个岗位,也不管什么时候,谭贵林总是保持着这种效率。而且他总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从不提条件,也从不挑三拣四,被同事们称为是“一块放在哪里都默默发光的金子”。

  在谭贵林心里,还有一份坚守熠熠生辉,那是来自师傅姚白东的谆谆告诫:“要当好一名法官,心中要有法律,要有公正,更要有人民群众。”20多年了,谭贵林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里……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谭贵林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法院系统仅有20人获此殊荣。

  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家新这样评价:“谭贵林是我省法院系统唯一受此表彰的同志,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吉林法院、吉林法官的良好形象,是全省法院的骄傲!”

  摒弃人情 不改初心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谭贵林追求的最高目标。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对规矩的坚守。

  在复杂的社会面前,谭贵林恪守着自己的底线:拒说情、拒吃请、拒收财物。因为在他那里,“对待每一起案件,我看的是证据,对照的是法律,其他的都不是审理案件所要考虑的因素!”

  一次,有人捎话给谭贵林,“只要照顾照顾,不差钱!”老谭直接翻脸,把捎话人怼走了。有人见谭贵林“久攻不破”,遂采取“围猎”、恐吓等方式。谭贵林则表示,“我一个法官,我怕啥。无论你们有什么伎俩,在我这都不好使!”

  “谭大哥自带‘绝缘体’,没人再想在他那动心思了。”一位同事说。

  法槌的力量,不在于其权威,而在于其规则之治的魅力和居中持正的理性。而法官只有做到公正司法与清正廉洁并行不悖,方能立信于世,取信于民。

  也因此,谭贵林才能抛开私心、撇开私情、公心用权吧!

  因为深情 选择坚守

  人生如海,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的沉浮。

  2004年,谭贵林的爱人突发脑溢血,手术后落下了后遗症。之后病情又复发两次,在第三次复发的时候,就再也没能站起来,成了“植物人”。

  从那时起,谭贵林每天审理完案件,都要赶回家为妻子翻身、喂饭、换尿布。他一边护理妻子,照顾年少的女儿,还要一边审理案件。这些年,谭贵林经常是护理完妻子,再回到案头拿起卷宗工作到深夜。

  而妻子生病的事,谭贵林隐瞒了除领导和几个好友外的所有同事,但最终还是被自己的“行踪轨迹”出卖了,他总是每天7点多来单位,到了中午就早走一会儿。

  “食堂的饭菜很丰盛,但谭大哥从来不在食堂吃饭,也从来不参加我们的聚餐。”后来,同事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看着整天陀螺一样忙碌的谭贵林,不免心疼地劝他:“老谭,给自己松松绑吧,找个保姆照顾嫂子,别把自己累垮了。”“谭大哥,你的身子骨好才是照顾好嫂子的本钱啊!”

  “当初是我追的她……”老谭整理了一下心情说:“她从没嫌我穷过,一心跟着我。所以这时候,做啥都是我该做的。而且这也不算啥,只是做了个老爷们该做的!”

  有了妻子的陪伴,谭贵林忙碌并幸福着。如果日子就这样像湖水般静静流淌,他就知足了。然而,仿佛考试还没有结束,命运在这里又拐了一个弯儿——在采访完谭贵林后不久,他的妻子就永远的离开了……面对这样的打击,谭贵林连续几天都无法入睡,痛苦万分之际,他想起了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面对恋人左蓝牺牲时说过的话:悲伤,可以尽情地来,但,要尽快过去!

  在他的办公桌上,太多的案件还要审理,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太多的目光还在期待正义。面对着这些期待,坚强的老谭收拾好了心情,又一次,出发了……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吴一彤


编辑: 李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