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玉米飘香。9月26日至28日,以“绿色、安全、健康、共享”为主题的吉林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暨四平玉米(粮食)产销对接大会,在“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吉林省四平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通过品牌展示、科技研讨、产销对接与全域体验,全方位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向精深加工与食品细加工转型,构建起产区与销区双向赋能的产业新格局,为吉林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来自中国粮油学会、粮食系统、科研院校、涉粮高校、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的代表,以及隆平高科、中粮集团、安姆科等采购商200余人参会。
品牌矩阵集中亮相,彰显产业硬核实力
大会现场,吉林鲜食玉米产业的品牌建设成果与创新产品集中亮相,成为全场焦点。“四平玉米”“公主岭玉米” 等五大地理标志品牌集体亮相,“农嫂”“德乐”“晟然” 等十大黄金名片产品同步展出,展品涵盖鲜食玉米、玉米主食、玉米饮品等 8 大类 600 余款创新产品,全面呈现吉林鲜食玉米从 “田间地头” 到 “百姓餐桌” 的全链条价值升级路径。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柴冠在大会上指出,今年以来,通过高强度品牌宣传推广与创新性“五大经典”领航行动,“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产品溢价率超30%,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双线突破,有力推动吉林从“天下粮仓”向“产业厨房”加速转型。
六大对接精准发力,构建全网链发展格局
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大会创新设置“六大对接”环节,推动产业资源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体验对接” 让参会者直观感受鲜食玉米的优良品质与创新成果;“现场对接” 搭建起科研、高校、金融与企业合作桥梁;“网上对接” 依托线上渠道构建 “流量 + 声量 + 销量” 营销模式;“共享对接” 依托主题餐厅直播展示玉米美食制作;“文旅对接” 结合粮食基地与旅游线路打造 “粮食 + 文旅” 新场景;在鲜食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成果展区、精深加工产品展区、直播带货区等特色展区内,多维度“签约对接”同步推进。
据统计,本次大会促成中粮集团、杭州科协、安姆科等与吉林省鲜食玉米企业签署11项科企、金融、产销协议,合作覆盖全国10个省市,进一步拓宽吉林鲜食玉米全网链建设网络,为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咖云集共话发展,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大会期间,行业权威专家与政企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展开深度对话。四平市委书记王相民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平市作为 “黄金玉米带” 核心产区的产业优势与发展决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汪黎明以《鲜食玉米产业全网链建设》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产业发展路径与未来趋势;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卞祺则立足科技视角,分享如何用科技赋能四平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洞察能力。
此外,吉林省农科院在大会现场重磅发布24个鲜食玉米优质品种,展现 “种子芯片” 的创新突破,为吉林鲜食玉米产业的种质资源创新与品质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卢景波在致辞中表示,鲜食玉米产业不仅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更是满足消费升级、增加优质供给的重要路径。中国粮油学会将继续支持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强化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协同,助力全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果丰硕驱动升级,黄金名片闪耀全球
吉林的大山、大水、大平原,造就了吉林鲜食玉米的软糯香甜、丰富营养。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吉林现代化大农业征途中熠熠生辉。通过科技创新,吉林鲜食玉米实现从田间到包装3小时快速锁鲜,以快争“鲜”,以“鲜”取胜。研发出玉米蛋白高F值低聚肽、高纤维玉米方便营养粥等50余项玉米产业科技成果,开发出咖啡玉米、玉米浆包、玉米代餐粉、花青素酒、玉米须茶、玉米面膜等百余款鲜食玉米新兴产品,填补多项产品领域空白。
2024年,吉林省鲜食玉米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4.9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4倍。鲜食玉米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闪耀国际市场的“黄金名片”。
此次大会既是吉林鲜食玉米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产销深度融合、科技强力驱动、品牌引领发展的实践探索。未来,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将继续以 “绿色、安全、健康、共享” 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与科技赋能,持续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优化,让 “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 的品牌口号深入人心,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新活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与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吉林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李忠鑫 毛思博 文/摄/视频制作